【实务操作】
用人单位为了保证自己的商业秘密获得法律的保护,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:
(一)准确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。在保密协议或内部文件中明确应予以保密的商业信息或商业技术,对其进行详细表述与列举,并将其告知劳动者,以保证劳动者对商业秘密的范围清楚知晓。
(二)要对企业的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。保密措施多种多样,以下是企业常用的一般措施:
1、在商业秘密载体上加盖“保密”或“秘密”印章;必要时,可以对相关商业秘密进行分级,注明密级;
2、与公司负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;
3、在与外部合作过程中,如涉及商业秘密,应签订保密协议或添加保密条款;
4、在员工离职时,用人单位最好制订比较详细的离职移交表单,要求离职员工清楚、完整地填写商业秘密的离职移交信息,或要求员工作出有关商业秘密的声明、确认;
5、制订内部保密规章制度,向员工公示并需员工签字确认;
6、及时核查更新商业秘密。企业的商业秘密并非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,企业应定期核查、筛选潜在商业秘密,确保企业发展与商业秘密保护同步进行。
7、严格外来人员到访制度。要求访客登记、出示身份证件、出入严查车辆物品等,告知外来人员来访注意事项。
8、加强新入职人员的背景调查。对于新入职员工,尤其是核心技术及管理人员,做好背景调查工作。
9、设专人看守保密区域。在保密区域设置门禁、安排专人负责看管等,控制涉密区域的曝光程度。
(三)发现商业秘密泄露后,要及时采取措施,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,同时取得劳动者泄露商业秘密的相关证据,以便追究其相关责任。
-
微信小程序
-
Android版
-
IOS版